ky.com

LICA United Technology Limited

服务热线: 13910499761 010-51292601
企业邮箱
ky.com News
News 新闻详情

会议通知 | 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日期: 2025-11-06
浏览次数: 20


 

会议通知 | 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参会时间:

2025年11月11日

主办方:

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协办方:

ky.com

美国Campbell公司

英国ASD公司

美国Resonon公司

加拿大ITRES公司

美国SciAps公司

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立足第三极,联动南北极,研究三极极端环境多圈层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及其与气候环境变化的耦合机制,揭示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景

会议通知 | 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在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的背景下,2025年各国加快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我国在推进“双碳”战略过程中,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并在能源、农业、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与此同时,全球极端气候事件仍频发,这凸显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功能,依托多要素观测技术进行全面监测,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

天空地一体化观测技术,如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和同位素观测等,在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揭示碳源碳汇动态及其驱动因素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ky.com将于2025年11月11日举办“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将以线上形式进行,旨在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应用经验。

会议目的

本次会议面向科研人员,旨在交流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重点包括:

 多要素观测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探讨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和同位素观测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场景。

 碳源碳汇功能的前沿科学问题

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影响,并解析关键驱动因素。

 多源数据融合与综合监测

分享多观测手段数据融合的方法与实践,构建高精度、全覆盖的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库。

 相关技术在碳中和战略中的应用与前景

展示相关技术在支持“双碳”目标中的应用案例,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及创新潜力。

会议内容

 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的前沿问题与挑战

 多要素联合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多源数据融合与综合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技术在碳中和战略中的应用与前景

 区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影响

会议日程

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

孙宝宇 总经理

ky.com

9:00~9:05

致辞

王法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9:05~9:45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评估

杨柏 应用科学家

美国campbell scientific公司/康宝智信测量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9:45~10:25

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技术综合解决方案

10:25~10:35 休息时间

周旭辉 教授

东北林业大学

10:35~11:15

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累积及其响应极端干旱的机制

高扬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1:15~11:55

内陆水体碳汇监测原理与评估方法

休息时间

王绍强 教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3:30~14:10

基于卫星SIF-CO2观测信息估算全球陆地日GPP时空变化分析

高添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4:10~14:50

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 基于清原科尔塔群初步进展

孙宝宇 总经理

ky.com

14:50~15:30

生态系统多要素综合观测方案及应用实践

15:30~15:40 休息时间

聂明 教授

复旦大学

15:40~16:20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

刘军志 教授

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16:20~17:00

流域尺度碳循环观测方法

黄小丽 应用工程师

ky.com 

17:00~17:40

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技术的应用及案例介绍

报名方式

请添加工作人员微信,邀请您进入此次会议交流群

会议链接届时将在群内发布

会议通知 | 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专家简介

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会议通知 | 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高添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高添,博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辽宁省陆地生态系统碳中和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草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国家创新联盟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负责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尔塔群”(森林碳通量研究平台)的全面工作。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遥感模拟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研究,发表遥感与通量研究论文6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与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获2019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会议通知 | 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高扬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高扬,福建长乐人,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与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与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以及担任中国科学院-财政部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团队首席。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以及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优秀人才”与“秉维优秀青年人才”,并于202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和2021年获得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主要开展研究如下:1. 监测与模拟陆-水-气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定量解析水文过程驱动下的河流水体碳输移与碳生物地球化学协同机制;2. 提出精准核算内陆水体固碳的三维立体评估方法,构建内陆水体固碳潜力评估模型;3. 揭示水体总初级生产力与碳循环的维持机制,解析水体碳代谢与生产力格局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会议通知 | 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刘军志

教授

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刘军志,博士,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甘肃省领军人才,担任国际环境建模与软件协会青年学者委员会主席、国际开放建模联盟教育和外联工作组主席、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编辑等职。主要从事地理建模、流域过程模拟相关研究,自主设计研发了模块化、并行化的流域建模框架SWEIMS和流域系统模型WISE,所提并行算法被网格化新安江模型、LISFLOOD、WEP-I等知名模型采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0项,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等荣誉。

 会议通知 | 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杨柏

应用科学家

美国campbell scientific公司/康宝智信测量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杨柏,1988年北京大学气象学本科毕业,1991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应用气象硕士毕业,2002年获得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大气科学博士。在此后二十年中,主要从事大气边界层的湍流观测及模拟研究。其中2004-2007年,主要参与了Missouri Flux站的通量监测项目(仪器安装维护,资料收集分析和研究成果的发表); 在2007-2017年,在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负责AmeriFlux资料中心的技术工作(资料质量控制,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及更新,各种资料产品的开发等)。从2022年8月开始,在Campbell Scientific,Inc(全球气象仪器的主要制造商之一)就职于高级应用科学家职位,参与仪器的改进,开发和测试工作,并负责对用户的技术支持指导和培训工作。有多年的湍流测量和各种气象仪器的使用经验,尤其是涡动通量技术的应用方面有特别的专长。

会议通知 | 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周旭辉

教授

东北林业大学

周旭辉,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院院长,特聘二级教授,博导,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重点项目以及黑龙江省重点项目等8项。在Science, 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多个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总被引19000余次,H指数68,ESI高被引论文6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土壤呼吸与环境》。担任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Journal of Ecology副主编/编委,并担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委会副主任。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气候领域科学家榜单、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和中国生态与演化领域顶尖科学家TOP榜单。


News / 相关新闻 More
2025 - 11 - 07
——ITRES 与国家森林中心携手在中欧的斯洛伐克,森林与科技的结合正开启生态监测的新篇章。近日,位于 Zvolen 的斯洛伐克国家森林中心(National Forest Centre, NFC) 宣布引入两款来自加拿大 ITRES 的高光谱成像仪:· SAVI-1000:单探测器可见光–短波红外(VIS–SWIR)高光谱成像仪· TABI-1800:高分辨率热红外高光谱成像仪 这两款设备的加入,将为 NFC 带来高信噪比(SNR)光谱与热成像数据,显著提升其在森林监测、生态系统评估与资源管理中的精度与效率。NFC 隶属于斯洛伐克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是该国最具权威的林业科研与管理机构之一。它长期承担着 森林健康监测、森林清查、生态系统状态观测与森林规划制图 等核心任务。此次引入 ITRES 的高光谱与热红外技术,意味着 NFC 的森林测绘体系将实现一次“质”的跃升:多光...
2025 - 11 - 06
参会时间:2025年11月11日主办方: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协办方:ky.com美国Campbell公司英国ASD公司美国Resonon公司加拿大ITRES公司美国SciAps公司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立足第三极,联动南北极,研究三极极端环境多圈层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及其与气候环境变化的耦合机制,揭示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背 景在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的背景下,2025年各国加快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我国在推进“双碳”战略过程中,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并在能源、农业、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与此同时,全球极端气候事件仍频发,这凸显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功能,依托多要素观测技术进行全面监测,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天空地一体化观测...
2025 - 09 - 03
8月15日、16日,央视财经频道CCTV-2《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播出新闻《贵州关岭:护绿生“金”石漠化山区的绿色逆袭》。内容关注到贵州师范大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专注于石漠化问题,建立了二十余处观测场。长期观测周边约52公里的大气、水文、植被、土壤等数据。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渊接受采访。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渊据悉,贵州师范大学关岭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关岭站)目前拥有实验设施与观测场地面积约50余亩,科研、办公、生活场地3600多平方米。建有多个观测场、拥有多个监测系统和100余套野外观测仪器设备,目前已实现气象、水文、土壤、植物等数据综汇与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关岭站从“九五”——“十四五”期间连续承担喀斯特与石漠化治理领域国家重大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典型喀斯特石山脆弱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示范研究”...
2025 - 07 - 14
7月3日至6日,第七届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在吉林省长春市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定量遥感赋能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主题,汇聚国内定量遥感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围绕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工程应用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推动学科前沿进展与产学研融合创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论坛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指导,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定量遥感专业委员会、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20余家单位协办,并得到《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遥感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支持。 开幕式上举行了“李小文遥感奖”颁奖仪式,表彰在遥感科学与应用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闭幕式公布了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本次论坛阵容空前。学术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
关闭窗口】【打印
Copyright ©2018-2023 ky.com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ky.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东路18号光华创业园5号楼(生产研发)
          光华创业园科研楼四层
电话:13910499761 13910124070  010-51292601
传真:010-82899770-8014
邮箱:info@li-ca.com
邮编:100085

 



 


 


  • 您的姓名:
  • *
  • 公司名称:
  • *
  • 地址:
  • *
  • 电话:
  • *
  • 传真:
  • *
  • 电子邮箱:
  • *
  • 邮政编码:
  • *
  • 留言主题:
  • *
  • 详细说明:
  • *
在线留言
关注我们
  • 官方微信
  • 官方手机端
友情链接: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5

电话号码管理

  • 010-51292601
6

二维码管理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