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的 Arcstone 月球校准仪器于2025年6月23日太平洋时间下午2:25,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基地搭载SpaceX的Transporter-14拼车任务升空。(图1. Arcstone的搭建。图片来源:NASA官网)01 为什么要做“月球校准”?在太空遥感领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溯源性至关重要。无论是监测全球气候变化、追踪极端天气,还是支持农业、海洋和城市发展决策,卫星数据的可信度决定了科研与产业的价值。然而,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长期暴露于复杂的空间环境,容易出现光学衰减、探测器漂移等问题。如果缺乏统一的在轨校准标准,观测数据会逐渐偏离真实值,甚至导致跨任务、跨平台数据之间存在系统性误差。月球——作为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稳定光源,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天然标尺”。但直到现在,人类还缺少一套专门在太空环境下获得的高精度月球反射率数据。这一空白,正是NASA Arcstone任务要填补的。(图2. 美国宇航局Arcstone仪器在轨收集月球反射率测量数据的艺术渲染图。图片来源:NAES官网)02 Arcstone 的使命Arcstone是全球首颗专注于月球反射率高精度测量的立方星。它的主要目标包括:· 建立高精度月球反射率模型,成为全球遥感校准的统一标准;· 减少在轨校准复杂度,让未来卫星任务无需繁琐的 onboard 校准器;· 提升数据质量与...
发布时间:
2025
-
09
-
29
浏览次数:2
在地球的水循环中,土壤水就像“中枢神经”,连接着大气、植被和水文过程。气候变化加剧干旱,土壤缺水成了生态系统的“紧箍咒”。在喀斯特山区,浅薄的土层和复杂的地貌,让水分变化更为“变幻莫测”,这给植被恢复和水资源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那么,坡地上的土壤水分到底是谁在操控?是天上的雨,还是地上的植物?01 研究背景:喀斯特——天然的水文实验室喀斯特地区土层浅薄、裂隙发育,是研究复杂坡地水文过程的理想场所。已有研究关注过地形和土壤厚度等因素,但降雨特征与植被类型如何共同作用于土壤水分和产流机制,一直没有明确答案。(图1.(a)研究区和(b)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关岭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观测点的位置。(c)花生、花椒和弃耕地土壤水分传感器和土壤水分同位素采样点示意图。红色数字表示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蓝色数字表示土壤水同位素样品的采集点。)02 实验设计:同位素追踪水的“身份证”研究团队在贵州关岭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选取了同一坡面上的三个样地:· 花生地(PN)—— 高覆盖度农田· 花椒地(ZB)—— 乔木型经济林· 弃耕地(AL)—— 裸露度高、植被稀疏通过连续两年的观测,团队监测了土壤水分含量、稳定同位素(δ²H、δ¹⁸O)组成以及地表径流。同位素就像水的“指纹”,帮助我们分辨径流是来自新下的雨,还是土壤里存的“旧水”。样品水分提取采用了...
发布时间:
2025
-
09
-
24
浏览次数:0
研究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地点:陕西杨凌 · 关中平原研究周期:2022–2024冬小麦生长季图1. 中国关中平原研究区(a)、两种冬小麦种植模式(b)及2022-2024年日降水量、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c)。以第一年7月至次年7月为一年。FP,粗播;RP,沟垄膜播。在关中平原这样的半湿润地区,冬小麦种植面临着“雨水来了却留不住、水一蒸发就白费”的难题。传统的平作(FP)方式,不仅易失水,想要提高产量也常常遇到瓶颈。为此,研究人员尝试了一种更节水的方式——垄沟覆膜种植(RP):在田里起垄,沟里播种,再覆盖地膜。这种方法在西北干旱区已广泛使用,但在降雨稍多的关中,是否也同样适用?水分利用是否更高效?这是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研究方法:科学追踪水的“去与留”为了揭示RP到底好在哪,研究团队连续两年在田间开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比RP与FP两种种植方式的差异。他们利用δ²H和δ¹⁸O稳定同位素技术,像给水分贴上“身份证”,追踪水从“下雨”到“被小麦吸收”的全过程。实验中,研究人员采集并分析了多个来源的水样,包括:· 降雨水样· 不同深度土壤水样· 小麦茎秆内水样土壤和茎秆样品在-15℃冷冻保存直至水分提取。采用LI-2100全自动真空冷凝抽提系统(ky.com)从土壤和茎秆样品中提取水分,提取率约为99.0%,...
发布时间:
2025
-
08
-
25
浏览次数:1
每年,全球有超过 70亿只雄性雏鸡在孵化后被淘汰,仅因“性别不符”。这种传统做法在动物福利、资源浪费和伦理层面引发广泛关注。有没有可能——在鸡蛋孵化前,就知道性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在权威期刊《Food Control》发表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与机器学习的非破坏性性别识别技术,成功在孵化前对鸡蛋进行精准“性别筛选”,为蛋禽行业带来颠覆性突破。实验方法简述本研究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团队开展,实验在校内家禽科研平台进行。研究共采集了264枚白壳鸡蛋,鸡种为 White Leghorn,母鸡年龄约29周。所有鸡蛋在清洁、编号后,于12.8°C、相对湿度78%的条件下冷藏过夜,以保证实验一致性。次日,鸡蛋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恢复温度后,使用Resonon Pika L 型高光谱成像仪进行图像采集。系统配置如下:光谱范围:374–1015nm光谱分辨率:2.7nm,共281个波段相机类型:线扫描式,空间分辨率900×900像素照明系统:330W钨灯,位于蛋体正下方采集软件:Spectronon Pro扫描环境:暗室,距离镜头20cm,采集参数固定控制图1. 用于鸡蛋性别鉴定的线扫描高光谱成像系统:(a)。图像采集的整体系统设置,(b)。在暗室中扫描的样本,(c)。Spectronon Pro 软件中的鸡蛋 RGB 图像。实验中每个鸡蛋以垂...
发布时间:
2025
-
08
-
20
浏览次数:2
研究背景:被忽视的“冬季脉冲”释放一氧化二氮(N2O)作为一种高效温室气体,其单位质量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是二氧化碳的近300倍。特别是在寒冷草原地区,每年春季的“冻融期”会爆发剧烈的N2O“热时刻”,而这些短暂却强烈的排放事件,往往被全球温室气体模型忽略。研究目标:揭秘雪下土壤N2O的爆发机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首次结合“原位高频自动通量监测”与“区域土壤柱模拟实验”,系统揭示了加深的冬季积雪如何显著放大草地土壤N2O排放,并进一步明确了水分与微生物联动机制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图1. 研究区概况实验一:原位自动监测,捕捉全年N2O变化趋势地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IMGERS)方法:在天然草地中布设雪围栏制造“深雪处理”,并使用SF-3500系列多通道土壤气体通量测量系统(ky.com),配合高精度激光光腔分析仪,实现全年不间断、每日高频率N2O通量监测。亮点数据:深雪下冻融期内最大N2O通量高达252μgNm⁻² h⁻¹,是自然雪层的近9倍;短短46天的冻融期贡献了全年的57%通量。实验二:12地土壤柱,揭示区域差异与机制区域:覆盖干旱、典型、湿润草甸草原,横跨1500公里方法设计:每个站点采集天然土壤柱,维持原始结构不扰动;设置4种模拟雪深处理(0、8、16、28cm),以冰替代雪后融化再冻融,重建真实的土壤温度与水分变化;用...
发布时间:
2025
-
08
-
18
浏览次数:6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土壤碳汇”这一关键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科学家们的研究中。在全球气候治理日益紧迫的今天,如何提升土壤碳汇能力,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期刊《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的最新研究,聚焦非洲萨赫勒地区,通过实地采样与建模分析,揭示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机制。 图1. 研究区域和实验地点的位置。 研究背景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全球典型的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牧业在当地生计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关于放牧对土壤碳储量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在不同强度下的机制,一直缺乏系统的实地数据。研究方法§采用多点样方布设,覆盖不同放牧压力区域§采集0–30cm深度的土壤进行碳氮分析§结合ASDLabSpec4地物光谱仪进行快速土壤属性预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解析变量间直接与间接作用关系研究亮点团队在塞内加尔Dahra地区设置了四个不同放牧强度等级(重度、中度、轻度与禁牧)下的观测样地,结合近地遥感、土壤样品分析与结构方程建模,得出了颇具启发性的发现:1. 重度放牧区土壤碳储量反而最高?是的,你没看错!研究显示,重度放牧区域的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储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这是因为牲畜粪便的大量积累、踩踏导致植物凋落物更快混入土壤,以及植物多样性变化带来的间接影响,...
发布时间:
2025
-
08
-
11
浏览次数:4
在中国海沿岸的红树林中,有一种名叫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 的植物,静静地记录着环境的蛛丝马迹。近日,广东海洋大学与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加州理工学院等单位合作,结合叶蜡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δ2H分析及环境参数监测,首次构建了盐度-代谢调控-同位素分馏的关联模型,不仅修正了红树林同位素分馏理论模型,还为重建热带沿海古环境提供了全新视角。图1.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点: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叶片中的蜡质化合物,能“记住”它们吸收水分的氢同位素特征(δ²H),而这一特征受降水、盐度等因素影响。团队选取了湛江高桥、九洲与营仔三条河口,分别在旱季(2021年11月)与雨季(2022年6月),采集了桐花树的叶片、木质部、叶水、水体和沉积物孔隙水等样品,系统分析了不同季节和盐度梯度下的氢氧同位素变化。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LI-2100 全自动真空冷凝抽提系统,对红树植物叶片和木质部中的水分进行了高效提取。这款设备由ky.com自主研发,能够在确保同位素不发生分馏的前提下,实现高回收率(98%)的水分萃取。图2. 不同盐度下地表水 (SW)、孔隙水 (PW)、木质部水 (XW) 和叶水 (LW) 氢氧同位素和叶蜡C27、C29和C31正构烷烃以及C16:0和C18:0正构脂肪酸中的氢同位素的相关图图3. 盐度与脂质及源水之间的净...
发布时间:
2025
-
08
-
11
浏览次数:5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作物是否“吃饱”了,尤其是氮素的供应情况,直接决定了产量和品质的高低。以冬小麦为例,氮素作为植物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不仅影响植株的叶片生长、茎秆粗壮和籽粒形成,还显著关系到最终的产量表现和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从而影响面粉质量和加工性能。然而,传统的测量方法依赖人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费时费力,难以覆盖大面积农田。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高光谱成像、近红外传感器和无人机技术,实现作物氮素含量的快速、非破坏性检测,成为精准农业的重要方向。 01 高光谱无人机遥感+光谱融合,快速判断小麦“营养状况”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发表最新成果。他们利用无人机搭载的RGB、多光谱(MS)和高光谱(HS)传感器,从空中采集小麦冠层的光谱信息,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对小麦植株氮含量(PNC)的高效预测。 图1.实验区域研究区域A:河南省新乡市地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综合试验基地(新乡市)实验特点:共设120个试验小区设置4种氮肥梯度(150300 kg/ha)选用10个小麦品种研究区域B: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地点:邢台烟草公司燕里基地实验特点:共设135个小区设置3种氮肥梯度(0150 kg/ha)选用15个小麦品种两地分别代表了黄淮海地区典型的冬小麦主产区,在气候、...
发布时间:
2025
-
07
-
10
浏览次数:132
草原“微呼吸”的秘密近年来,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相比家喻户晓的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这个“沉默杀手”常常被忽视。其实,它的温室效应是 CO₂的近300倍!而土壤,尤其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是N2O排放的关键源头。那么,自然界中的水和氮如何共同作用,影响N₂O的释放?这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研究背景草原土壤中的N2O释放机制依然模糊温带草原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人类活动增强,氮沉降和气候变化正在改变草原的养分与水分格局,但我们对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土壤 N2O 排放的理解仍不充分。为此,研究团队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开展了一项连续三年的现场实验,通过控制氮添加、水分添加以及两者联合作用,深入剖析水氮互作对N2O释放的驱动机制。 图1. 2020年不同月份氮和水添加条件下土壤N2O通量的变化。处理:对照(CK)、氮添加(N4)、水添加(W1)、氮水结合(W1N4)。 本研究中土壤N2O通量使用激光气体分析仪与LICA SF-3000多通道自动土壤通量测量系统联合进行长期观测。该系统配备自动开闭呼吸室和多通道切换器,支持无人值守连续监测,助力科研人员精准捕捉N2O日变化与季节动态。此外,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通过连接SR-21测量舱的探头实时监测,确保数据的高精度与一致性。 图2. 2020年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影响...
发布时间:
2025
-
07
-
08
浏览次数:242
研究背景牛奶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质、钙和多种维生素的基础性食品,在日常饮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儿童成长、老年人骨骼健康以及全民营养均衡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庞大的消费市场需求下,部分不法商家为追逐利润,采取掺水稀释、以低价牛奶冒充高价值山羊奶或绵羊奶等方式牟利。这类掺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可能引发营养成分失衡、食品过敏等健康风险,更破坏了乳制品市场的公平秩序和行业声誉。如何高效、可靠地识别这类掺假行为,成为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课题。一、技术需求与挑战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虽具备较高准确度,但存在样品制备复杂、检测周期长、现场应用受限等不足。鉴于牛奶及不同动物奶品成分相近,快速、灵敏且无损的检测手段迫在眉睫。二、仪器与方法概述本研究采用 LabSpec 4 Standard-Res 便携式地物光谱仪,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与随机森林等多变量统计方法,对掺水及不同奶种混合的牛奶样本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特点如下:光谱范围:350–2500 nm,VNIR 分辨率 3 nm,SWIR 分辨率 10 nm;测量模式:Contact Probe® ATR 多次反射采样,减少杂散光干扰,无需破坏样品;便携性:设备轻便,可现场实时测量。三、实验是如何开展的?本研究围绕两种常见掺假行为展开:1、用...
发布时间:
2025
-
06
-
24
浏览次数:20